科技日报报道郑月明董事长全国“两会”建议《突破关键技术,“白色污染”有治了》 -凯发平台

泓闻联播视频呈现
科技日报报道郑月明董事长全国“两会”建议《突破关键技术,“白色污染”有治了》
时间:2019-03-05浏览:1197次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 王延斌)“一个很显著的事实是,塑料污染正在席卷全球。”本次“两会”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代表带来的一份数据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有数据表明,2017年国内快递包装塑料袋用量约80亿个,三大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百度)每天外卖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如每单仅使用一个塑料袋,年使用塑料袋超过70亿个。如每个塑料袋按0.06平方米计算,三大外卖平台每天所使用的塑料袋可以覆盖168个标准足球场!每年仅快递包装和三大外卖平台使用的塑料袋可以覆盖900平方公里


郑月明代表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几个月前,全球最的环保网络之earth day network举办了一个网络票选,让全球网友投票选出自己最关心、急待改善解决的环境议题。最终,塑料(plastics)以53%的得票率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网友们之所以关注塑料,是因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全球9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多数最终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者流入环境中,严重危及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生存。


郑月明认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在堆肥环境下可以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自然环境不会形成任何压力,但目前因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性能不稳定等因素,制约了其普及使用。


如今,关键技术的连续突破,让降伏塑料污染有了可能。郑月明表示,国内市场上主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pbat)和聚羟基烷酸酯(pha)。“pla产品国内企业刚刚起步,技术距欧美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关键原料丙交酯的连续稳定生产技术尚未取得突破;pbs产品的生产技术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但在连续稳定生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pha产品中国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且生产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


现阶段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打开,郑月明认为原因出在技术、政策方面:一是生产成本相对传统塑料高,价格缺乏竞争力;二是连续大宗稳定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及改性后广泛应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国内技术尚不成熟,产品性能没有传统塑料覆盖范围广;三是国内尚无明确的产品评价标准,市场较混乱;四是行业政策和相关法规不够完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够强


他带来三条建议:制定法规,鼓励各方面使用“绿色环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遴选支持拥有核心技术、能带动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制定生物可降解材料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


分享给朋友
网站地图